君耀电子不锈钢电阻的物理性质
1、热传导
v不锈钢的热传递速度比较慢,例如:不锈钢的热传导率和铝相比430钢种为1/8,304钢种为1/13,与碳钢相比分别为1/2和1/4。
v常温下与其它材料相比较的热传导率如表5-1所示。
2、线膨胀
v与碳钢相比304钢种的线膨胀系数较大,430钢种的线膨胀系数稍小。另外,铝、铜的膨胀系数要比不锈钢大。
v各种材料的线膨胀系数如表5-1所示。
表5-1各种材料在常温下的热传导率和线膨胀系数
材料热传导率(×102)W/(m×℃)线膨胀系数(×10-6)/℃
银4.1219
铜3.7116.7
铝1.9523
铬0.9617
镍0.8412.8
铁0.7911.7
碳素钢0.5811
SUS4300.2610.4
SUS3040.1616.4
3、不锈钢电阻器
与纯金属相比,合金的比电阻一般比较大,不锈钢也是如此,与它的构成元素Fe、Cr、Ni相比,电阻值明显要大。钢中的合金元素越多,电阻就越大,如304钢种要比430钢种大,310S钢种则更大。
表5-2各种材料的电阻
材料比电阻(室温条件下)Ω×cm
导
体纯
金
属银1.62×10-6
铜1.72×10-6
铝2.75×10-6
Ni7.2×10-6
铁9.8×10-6
Cr17×10-6
合
金
青铜(锡-铜)15×10-6
SUS430(铁-18%Cr)60×10-6
SUS304(铁-18%Cr)-8%Ni72×10-6
SUS310S(铁-25%Cr)-20%Ni78×10-6
NiCr(nNi-Cr)108×10-6
铁-Cr-铝合金140×10-6
4、不锈钢的磁性
表5-3各种材料的磁性性质
材料磁性性质透磁率m
SUS430强磁性-
铁强磁性-
Ni强磁性-
SUS304非磁性(冷加工时有磁性)1.5(65%加工)
SUS301非磁性(冷加工时有磁性)14.8(55%加工)
SUS305非磁性-
5、应变硬化指数(n)
v应变硬化指数就是通常所说的n值,表示材料冷作硬化现象的一个指标,可以反映材料的冲压成形性能。
v应变硬化指数大,显示材料的局部应变能力强,防止材料局部变薄能力强,使变形分布趋于均匀化,材料成形时的总体成形极限高。
6、冷加工诱变马氏体转变点Md(30/50)
1)定义
vMd(30/50)=551-462(C+N)-9.2Si-8.1Mn-13.7Cr-29(Ni+Cu)-18.5Mo-65Nb
表示经30%的冷变形后生成50%马氏体的温度。
v马氏体转变点Md(30/50)越低,在冷加工变形过程中诱变马氏体不容易产生,冷作硬化程度小,越有利于拉深成形。
其中Ni含量对诱变马氏体转变点的影响是很明显的,Ni含量高,马氏体转变点降低,材料在冷变形过程中硬化程度小。
2)产生原理
v不锈钢的冷作硬化现象主要是由两种原因引起的:
一种是位错增多引起的加工硬化;
一种是组织转变(奥氏体转变为马氏体转变)引起的加工硬化。
v对SUS430钢种而言,加工变形过程中不会发生组织转变,其冷作硬化现象全部是由位错的增多引起的。
v304钢种在冷变形过程中两种硬化现象都存在,而且组织转变引起的硬化是主要的,这也是奥氏体不锈钢的冷作硬化现象比铁素体不锈钢要明显、加工硬化系数(n值)大的原因。
7、晶粒度(N)
1)定义
晶粒度的物理意义可根据以下公式表示:
n=2N-1
n—放大100倍时平均每161.25px2(1平方英寸)内所含晶粒数目
N—晶粒度
2)解释与应用
v晶粒度N级别越高,单位截面积上的晶粒数越多,材料的晶粒就越细,强度越大。
v晶粒较大时,有利于提高材料的塑性应变比(R),并降低屈强比和屈服伸长。但晶粒较大时,它们在材料表层取向不同,变形量差异比较明显,材料表面易出现“桔皮”现象。
细化晶粒可减轻桔皮现象发生,但晶粒过细,R值会减小,屈强比和屈服伸长都会增大,不利于成形。
v304钢种的晶粒度一般要求在7-9级之间。